名家滿堂,現(xiàn)場剖析;唱念做打,笛聲悠長。作為我國*古老的劇種之一,昆曲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“人類口頭和非物質(zhì)遺產(chǎn)代表”名單。在北大,“經(jīng)典昆曲欣賞”也是一門明星課程,集表演、講解、教學于一身,弘揚經(jīng)典昆曲,啟迪藝術傳承,以獨特的方式,讓非遺之首在北大校園中綿延不息。
“天哪!白先勇先生要來?”“你聽說了嗎?下一場是沈世華老師呀!”在昆曲的課堂上,常常會聽到諸如此類的驚呼。
“經(jīng)典昆曲欣賞”是一門沒有固定講師的課程,每堂課都會請來不同的昆曲藝術家。這些昆曲藝術家來自天南海北的不同行當,各有各的特色,*確定的共性就是他們精湛的昆曲藝術和廣為人知的盛譽。
蔡正仁、侯少奎、沈世華、李鴻良、汪詩佩、魏春榮……甚至還有*美學家葉朗教授,每一個都是見之難忘、遇之不悔的人物!
一位位藝術家走進昆曲的課堂,不僅會仔細講解,更會唱一段、演一段、講一段,講堂變成了舞臺,藝術與知識之間毫無縫隙地銜接在一起,臺下的學生如癡如醉。
除卻校內(nèi)的選課同學,還經(jīng)常會有校外慕名而來的昆曲愛好者進入“經(jīng)典昆曲欣賞”的教室。若逢名氣鼎盛的藝術家登場講課,譬如昆曲代表性傳承人“蔡皇”蔡正仁先生、以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為昆曲“還魂”的白先勇先生,教室里常常座無虛席,走廊里都擺滿了椅子,學生和校外來的“曲友”或坐或蹲或站,不辭辛苦也要聽君一場。
在北大樹洞、未名BBS、朋友圈等平臺上,時常能看到同學們對“經(jīng)典昆曲欣賞”課程的推薦與贊美?!绑w驗好”“福利多”“強推”“藝術盛宴”“神仙課程”成為同學們談起這門課時的高頻關鍵詞。
“經(jīng)典昆曲欣賞”不僅為很多本身就是“昆曲迷”的同學找到了一個安放情感與喜悅、融合愛好與學業(yè)的課程平臺,提供了接觸各家大師的機會;還為“昆曲小白”甚至“戲曲小白”“藝術小白”們提供了一個接觸昆曲、接觸戲曲藝術的契機,讓很多原本想到昆曲只覺陽春白雪,毫不了解也毫無興趣的人了解昆曲、學會感悟昆曲。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0年12月28日第6版?
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(wǎng),內(nèi)容均來自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(nèi)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予以刪除!